分担家务,其中有令人惊讶的力量

家务是对家人和家庭的爱,是一家人应该一起做的事情。

1225 点击数

准备用餐、洗碗、洗衣服、清扫、整理整顿、垃圾分类排放、买菜……这些事情每天不间断地反复着,而且做了也看不出来,但不做会立即显出来,这就是家务。看起来虽然简单琐碎,但因家务事发生矛盾的家庭意外得多。

“帮忙干点家务活,能累坏哪儿吗?”,“忙一整天回来,还让我做这样的事?”,“妈妈会看着办吧……”不是家务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家庭成员的观念不同。有时家务看起来确实麻烦,或像杂活。不过,其中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一般把家务称为“生活”,词源来自于“赡养”(在韩语中“生活”的意思里含有“赡养”的意思)。赡养家庭,赡养家族的事情就是生活。洗涤槽里堆满脏碗,散发着恶臭、冰箱里面空荡荡的、物品离开本位跟各种垃圾堆在一起、因为积攒没洗的衣服而不得不穿脏衣服,还能感觉到生气和活力吗?在那样的家里身体和心情都会变得荒废。

母亲花费时间和努力,真诚做出来的食物中不仅含有营养成份,还蕴含着对家族的爱。吃到那些食物的家人会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感动,同时通过食物实现沟通与和睦。洗衣服或清扫也需要爱和牺牲。就那样,通过家务间接付出的爱能使家人们享受着心灵的平静和安息生活。

家务活是全家人的工作

在大男子主义盛行的社会,家务活纷纷落到母亲身上,但现在时代和思考方式都有了很大转变。让我们果断地打破父亲主外,母亲主内,孩子只专心学习的想法吧。不仅在双职工家庭,就是专职主妇家庭也需要分担家务活。

家务活只偏重于一个人时,其他家人当时可能会方便,但之后会产生副作用。假设所有家务活都由妻子包揽,老公和孩子们连一根手指头都不动吧,等到妻子因不可避免的事外出的日子,剩下的家人只能叫外卖或饿着肚子。若妻子身体不适卧病在床,家里会变得一团糟。

参与家务活的意义不在于分担劳动,这本是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家人应该做的事,以此也能证明是家族的一员。据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家族均衡分工协作的家庭,越能对生活感到满足。即使家人都在家里,也往往是各自玩电脑或看电视等消遣时间,但分担家务活自然就有了沟通的机会,也能领悟彼此间相亲相爱的事实。

而且,家务活是向家族和家庭表现爱的媒介。在做家务活时,不以‘无奈之下才做’ 的勉强之心,而当认识到这是为了我和家族能在舒心的环境中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具备这种心态看顾家庭时,这就不再是劳动,而是有意义又高兴的事了。

守住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

“有妈妈真好,因为爱我。有冰箱真好,因为给我吃的。有小狗真好,因为陪我玩。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有爸爸。”

这是前不久,在网络上备受关注的童诗。为了养活一家人在外孤军奋战,却失去了家中地位;不禁感觉到,一家之主的苦涩。爸爸在家里的时间原本就少,然而在家时又无所事事,那么在孩子眼里爸爸的存在感就会变得模糊。认为挣钱回家就是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对家务及与家人的互动感到麻烦而拒绝的话,自然而然就被疏远。哪怕是为了守住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也要积极参与家务。

躺着看电视,或整天在家睡觉的爸爸的模样,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这成了教孩子懒惰生活的范例。比起妈妈向孩子说明家务事,或让孩子分担家务,更有效的办法是爸爸在子女面前作出做家务的榜样。若妈妈一个人担当所有家务事,孩子也就把自己的事情推托给妈妈。然而,若是爸爸出面共同分担的话,在这种氛围之下,孩子也就很自然地自己做起来。说爸爸在家事和育儿方面积极参与与否决定着孩子的自律性和分担能力,并非言过其实。

去年,据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调查结果,丈夫认为在分担家务方面做得还不错,然而与之相反,妻子则认为丈夫并没有分担家务。若觉得‘妻子忙不过来,或疲劳的话,可以帮忙做家务,但那不是我的事’就会消极面对。身体再疲惫,为了亲爱的妻子和孩子,挽起袖子吧。越是幸福的家庭,丈夫越是积极参与家务事。

家务事对子女的影响

“让孩子做一次家务,收尾的事情会更多。”、“学习的时间都不够,做什么家务 ……”

很多父母认为与其以各种理由让子女做家务事,还不如自己做。但是,家务事是无法在学校学或是看书练习的,让子女从小一点一点练习做家务是最好的。因为家务事的意义,不是单纯地分担父母的活,而是具有很大的教育效果。

子女在负责特定的事情期间,会学到责任感。而且,在完成所负责的事情时,会产生自己也能够做到的自信,这些对于培养子女的自尊心也是有效果的。不仅如此,会讲究做事的顺序、养成及时整理的习惯,并通过这些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力, 而且好奇心增强,行动力、集中力、积极性也会提高。一起做家务还能学习为家人付出的心。

在吩咐子女们做家务时,一定要安排与年龄相符的事情。两三岁的孩子,可以让他整理玩具或是把书插到书架上。正在形成独立性的小学低年级子女,可以让他淘米、将衣物分类放进洗衣机等事情。像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让他做洗拖鞋一类的事情。

通过一起做家务,给予孩子能够感受家庭幸福与和睦的时间,教导孩子相互帮助、努力的方法。这些远比为子女无条件牺牲和付出重要得多。但是,要避免将大人该承担的责任过度地转给孩子,或是无视情况和条件硬交给孩子家务事。

家务分担有诀窍?

1. 各自去做擅长的事情吧

与其根据家族人数平均安排事情或根据性别、传统角色任意赋予使命,不如考虑各自所喜欢的事情去分配。每个人都有擅长或喜欢的方面。比如,妈妈做菜手艺出色,所以负责做饭;爸爸性格干练,所以适合做打扫;儿子很会整理,所以负责叠衣服等,关照每个人先去做各自擅长的事情,之后一起做剩下的事情。

2. 分担比例并不重要

并不是计算家务量后平均分配才会和睦。幸福的家庭并不在乎谁做得多,谁做得少。有的夫妻即使5比5分配家务活也不满足,但有的家庭无论谁做多少也不埋怨。比起谁负责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对待家务的正确意识,以及家族想一同分担的努力。

3. 懂得随机应变吧

虽然分担了家务,但不能只顾自己负责的事情,对对方做的事一概不理。假如,丈夫负责擦客厅地板,但因为加班很晚才回来。这时因为是已定的原则,就强制性地让丈夫去打扫,会不会太无情了呢?那种时候由其他人替他做,或推到第二天才是明智的选择。请不要纠结于任务和原则,以彼此关怀的心和爱心先为家人着想吧。

4. 做不好也不要批评

丈夫或孩子们不爱做家务活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认为努力做了,却没得到相应的补偿。当然并不是指望必须得到补偿,但是指责对方做得不好,必定会使对方失去想做的想法。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得完美。虽然有不足的部分,但不要指责或要求重做,而是以宽容之心称赞说做得好吧。称赞和鼓励才是最大的补偿。

5. 尽量减少家务活

尽量不弄脏是最好的,但家务活每天都会自然产生。不过也有一定程度上减少的技巧。倘若用完的东西随意乱放,就会成为要整理的‘事’,但是放回原位,自然不会造成家务活。若将脱下来的袜子随意乱扔,这就为收拾的人制造了活,但是若脱完袜子后直接放进洗衣筐里,就不会制造活。让我们养成把垃圾放进垃圾桶的习惯吧。

6. 不完美也可以

既然不是给别人看的样品房,每天生活的空间就不可能是完美的。又扫又擦,在一尘不染的环境中生活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里面住的家族的幸福。当感到疲惫的时候,就降低做家务活的标准吧。在守护家族健康和幸福的前提下,合理地调整家务活也是一种智慧。

如果是幸福家庭,做完家务活后不会忘记这件事。那就是向对方表达谢意。若是想让对方灰心,就可以说“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事情,有什么好邀功的?”但若不想那样,就这样说吧:“因为有你的帮助,妈妈更加轻松了”、“有老公帮忙,我们的生活更舒服了”、“今天也辛苦了,我给你按摩吧”。或许感觉没什么特别,但这样的话会成为超强营养素,一次性解除积累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