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執屋」與上主宣教(三):迎接耶穌回家

204
贊助本文

一般來說,我們傾向從量來理解生命豐盛。例如,華人社會嚮往「兒孫滿堂」、「五穀豐收」;今日主導全球經濟的資本主義以製造財富和發展為目的。從生態角度,上主創造世界時,祂吩咐眾生萬物「繁殖增多」、「生養眾多」(創一)。

任何剝奪某些物種的生存都不是豐盛。物種消失可能是進化過程,但當下物種消失的速度和廣泛性是與人類活動有關。反諷,個別物種的「繁殖增多」卻帶來對另一物種威脅,人口膨脹就是一例。人類增加不只霸佔其他眾生的空間(例如,開墾更多樹林作農業之用),更過度消耗地球資源,增加溫室效應。 限制人口增長是一個極敏感題目,所以,國際社會少公開討論,僅提倡家庭計劃。生態經驗提出量的兩面性,即量可能與共善違背。

生命豐盛即自由

生命豐盛指受造世界達成他的完滿。受造世界的完滿牽涉上主創造世界的目的。受造世界實現他的受造目的就是生命豐盛。人類對此可能持不滿態度,因為他們認為由上主設計的目的已剝奪人的自由。創二至三章就是人類對這限制反抗的故事。上主命令、人的自由與生命豐盛是甚麼關係?巴特(Karl Barth,1886-1968)用上主命令來理解基督教倫理。他認為創造主的命令是其恩典召命,讓人類自由地成為上主創造的受造物。

其中有:

    1. 在上主前的自由,即與上主建立關係,包括人對上主的責任、人對上主的聆聽、人對上主的祈禱。
    2. 在團契的自由,即人類是在關係裡,上主的命令讓我們與眾生萬物建立相互尊重關係。
    3. 為生命的自由,即尊重生命,培育生命,並成為我們被召的受造物。
    4. 在限制中的自由,即人類是有限的創造物,接受生命的限制,並要在此時此地生活。

從巴特的解說中,上主命令沒有限制人類的自由,反而讓我們可以有自由實現作為受造物的自由,並接受受造物的限制。

就著巴特提出為生命的自由,保羅有這樣描述,

因為受造之物屈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而是因那使它屈服的叫他如此。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從敗壞的轄制下得釋放,得享上主兒女榮耀的自由。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呻吟,一同忍受陣痛,直到如今。(羅八20-22)

「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呻吟,一同忍受陣痛」是當下眾生萬物失去自由的狀況。這不是完全來自在限制中的自由,而是因為生命的自由受到不同程度威脅和剝削。這是由人的罪和社會的罪所致。蒙上主救贖和接受上主命令的教會,教會投入促進團契的自由和為生命的自由,讓眾生萬物也得享自由。

團契的自由要擁有:

第一, 自我照顧原則。我們應追求更自我照顧,減少倚賴受造世界對我們的服務或減少因服務我們而帶給受造世界的超負荷。例如,2023年7月公佈的全球肉類消耗報告,香港是全球每年平均每人最高消耗肉類地區,每人每年202公斤。從生態角度看,飼養動物所需用的水、土地、飼料等遠高於農耕。以牛為例,每100克牛肉就排放了50公斤二氧化碳。此外,牛的糞便等等也製造很高甲烷和一氧化,這一切都強化溫室效應。肉類自我照顧原則就是減少捕魚和食用肉類。

第二, 保護原則。我們要保護受造世界如同上主保護我們;同時,要消除破壞生命的力量。例如,濕地會將二氧化碳儲存在其植物和泥土裏,不會釋發出來,這有助減輕氣候暖化。此外,濕地被形容為「生物多樣的超級市場」。然而,自1970年到2015年,全球濕地失去35%。保護原則就是保護濕地。

第三, 豐盛原則。我們在享受受造世界的豐富時,也讓他們得到豐富成長。豐盛是多元,非單一;豐盛是慶祝和欣賞,非控制;豐盛是分享和承擔,非分割。那麼,我們要檢視當下經濟活動(消費主義)讓生命豐盛嗎?又甚麼行動或不行動讓受造世界可以更豐盛?

第四, 安息原則。我們要為受造世界締造安息時間和空間,從中受造世界感受到開放和驚喜。此外,安息是上主答應賜予眾生萬物。因此,我們不要因當下的生態危機而感灰心,反而因對上主的信心和盼望,我們仍與眾生萬物保持開放和驚喜。

這四個原則是團契自由的相處之道,也為為生命的自由提供有利條件和環境。

教會在踐行團契的自由時,也參與預備,迎接耶穌回到祂創造的世界(主回來)。約翰對耶穌第一次到祂受造世界,有這樣總結,「他在世界,世界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來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並不接納他。」(約一10-11)教會責任之一就是不要讓世界繼續維持其排他性,反而成為促進生命豐盛之地,讓眾生萬物歡迎主耶穌回來。

迎接耶穌回家(home coming)

執屋可以是一種殖民式擴張,以自身利益為主,以霸佔和驅逐等行動達成。這不是本文所講執屋的救贖生態神學,因為上主的執屋是其犧牲的愛。在上主執屋下,第一,執屋是一份共善,將屋整理得更宜居,讓居住者更能發揮其自由。執屋第二個理由是要歡迎將要出現的成員。這是可持續社群的關注。第三個理由,執屋是為迎接作為屋主的創造主回來之準備。執屋不純是交帳,更是歡迎耶穌回來。

持第三個理由的教會不會排斥第一和第二個理由,反而更積極參與他們相關踐行,因為這是上主樂見的事。沒有第三個理由的第一個和第二個理由的生態行動間接地為第三個理由服務。從此看來,基督宗教與世俗的生態思想之間的共通多於他們的不同。面對當下生態危機,我們不是要搬遷,而是共同修護我們這唯一的家,成為眾生萬物合宜的家。雖然當下生態危機嚴峻(例如,氣溫上升、海岸線下降、酸雨增加、物種消失),但在聖靈更新眾生萬物下,我們進行生態實踐不會太遲。

讓我們執好屋,迎接耶穌回家。這是教會過年的要做的事。

相關文章:

新年、「執屋」與上主宣教(一):我們的屋
新年、「執屋」與上主宣教(二):共善倫理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